作者:趙心放
張佳胤(1526—1588年),字肖甫,號崌崍山人(一作居來山人),明代重慶府銅梁縣(今重慶市銅梁區)人,明代大臣和文學家,明文壇“嘉靖后五子”、“后七子”之一。其文學成就和歷史地位在明代乃至后世都得到了廣泛認可。他在重慶乃至中國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,被后世尊為重慶十大歷史文人之一。
(一)顯赫的仕途生涯
張佳胤的父親張文錦,祖籍湖北孝感,明洪武二年遷蜀地定居銅梁。張文錦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,教育方法十分嚴格,不準出去游玩和操弄樂器。規定在草堂中閉門學習。老爸性格剛烈,輕財好客,以豪俊自居,仰慕英雄人物。張文錦對張佳胤的成長和性格塑造有著重要影響。后來,父親把他送入族學。有一次,先生抽背詩文,開頭幾個都背不出來,先生生氣了,說背不出來的要遭打板子。七歲的張佳胤上場,逾千字的一篇文章,行云流水般背誦出來,先生大大點贊一番,從此他的“神童”之名開始四處傳揚。
英雄自古出少年,張佳胤二十四歲就考中了進士,被任命為滑縣縣令。
張佳胤能文能武,數十年的官職生涯頗為顯赫。累官至兵部尚書,授太子太保銜。在軍事上,他曾成功平定過兵變和民變,萬歷十年(1582年)春,浙江巡撫吳善言奉詔減少月餉,導致發生杭州兵變。張佳胤兼右僉都御史,署浙江巡撫,奉命處理此事。左右僉都御使,官秩為正四品,是都察院專門負責維持朝廷以及官吏綱紀的高級官員。張佳胤很快處理好此事,獲得明神宗的嘉獎。他還曾任薊遼總督,協理京營戎政,并總督薊、遼、保定軍務。
(二)智破冒充欽差案
智破冒充欽差案發生在張佳胤為滑州縣令任上,是他仕途上的得意之作,至今仍為人們傳頌。某天,有大盜任敬、高章冒充傳達皇上圣旨的錦衣使前來見他。在交談中,兩盜感覺張佳胤發現疑點,旋即摸出刀子抵著張佳胤脖子。張佳胤不慌不忙,與二盜虛與委蛇,經過一番討價還價,承諾準備五千金,放在一輛車上,晚上啟程送二盜離開。
張佳胤又說道,官銀容易辨認,使用也不方便,縣中有幾個有錢人,由我向他們借來給你們,這樣我不會因官銀短少而影響仕途,你們也不用擔心官府追捕。二盜稱贊張佳胤為他們考慮得周到。
張佳胤召手下官吏劉相前來辦借錢的事,劉相這個人一向足智多謀。在張佳胤的一番暗示下,劉相完全明白了張佳胤話中的真實意思。張佳胤叫他們快去辦理,不得有誤。隨后張佳胤命人送上來酒菜,并且先嘗表示酒菜無毒,以安二盜之心。張佳胤頻勸二人不要多喝,以免酒后誤事,二盜更加信任張佳胤。飲酒至半,所召九名捕快各自穿著光鮮,打扮得如同富豪般來了。他們雙手捧著用紙包裹的兵器站在門外,作出哀求的神情。二盜聽說錢已送來,再看到來人都是富人打扮,完全放心了。
張佳胤命人取秤來,嫌桌子小不便擺放,命人取庫房中的長桌子來使用,這時二名役卒也跟著進來。張佳胤與強盜任敬隔著長桌子,而強盜高章站在在張佳胤身旁,張佳胤拿著砝碼,對高章說,你來看著秤金。高章稍一靠近長桌子,門外九名捕快立即抽出包著的兵器沖上。張佳胤乘機脫身,大叫捉賊。任敬想撲向張佳胤已經來不及,慌不擇路逃到了廚房,后被迫自殺。眾人捉住高章拷問,供出王保等三名同黨,三名同黨聞風逃跑了,但最終在京師被官府逮捕正法。
祁爾光,萬歷三十二年(1604年)進士,累官至江西布政使右參政。他評價此事道:當命懸呼吸間,而神閑氣定,款語揖讓,從眉指目語外,另構空中籌畫,殲厥劇盜,如制小兒。經濟權略,真獨步一時矣。
(三)文學藝術風格獨特
張佳胤是明代文壇“嘉靖后五子”和“后七子”之一,與那時代的文壇領軍人物李攀龍、王世貞、宗臣、吳國倫等人有著深入的交流與合作。張佳胤的文學成就主要體現在他的詩歌和散文創作上,以真情實感和豪邁風格著稱,強調創作中要貫注真情實感,其作品《崌崍集》65卷,包括賦、詩、雜文等,展現了他深厚的文學造詣和獨特的藝術風格。
其詩歌以七律、五律和七言古詩最具代表性,或描寫山川風景、羈旅鄉愁:或抒發縱橫邊塞、戎馬倥傯的胸襟懷抱,或抨擊社會弊端、感嘆志士淪落,情感充沛真實,風格豪邁俊朗,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。
最后,品析張佳胤詩一首。
七律 《同陳雙山憲使偕其弟季山水部登烏石山四首》其一。原詩從略。
詩人以與眾山一同登上了江邊的高臺,站在烏石山上,向東眺望海門,激情澎湃,思緒萬千。好像在雷雨交加中飲酒,立馬于高山之巔,四周的云霧仿佛被一一打開。在邊遠的地方遇到了如同謝靈運和陸機一樣才華橫溢的詩人,面對中原地區的詩歌和賦,感到自己不如鄒陽和枚乘。詩人宛如一只飛翔的大鳥,對自由和遠大理想充滿了向往。
該詩作于萬歷十年(1582年),張佳胤巡撫浙江,平定馬、劉之亂后。詩中描繪了烏石山的壯麗景色和詩人的豪邁情懷。整首詩不僅描繪了烏石山的自然景觀,更通過豐富的意象和深遠的思考,展現了張佳胤的文學才華和個人情懷,是一首情景交融、意蘊豐富的佳作。
【作者簡介】趙心放,重慶市人,作品散見于報刊網絡。
小編提示: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,敬請轉發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責任編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