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朝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
潯陽江頭夜送客,楓葉荻花秋瑟瑟。千呼萬喚始出來,猶抱琵琶半遮面。同是天涯淪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識!座中泣下誰最多?江州司馬青衫濕。
潯陽江頭,就是九江?!扒嗌罎瘛钡慕菟抉R,就是貶官至九江的白居易。
東漢末年赤壁之戰,吳主孫權在柴桑(九江)練兵,以弱勝強?!端疂G傳》里,北宋鄆城縣押司宋江刺配江州(九江),在潯陽樓寫反詩下獄,梁山好漢劫法場。
九江位于江西北部,與湖南岳陽相似,都處于大江大湖結合部,緯度差不多,中間隔著羅霄山脈的幕阜山和九嶺山。九江湖口位于贛皖鄂三省交界處,是江西水上北大門,有“江湖鎖鑰,三省通衢”之稱。湖口地處贛江-鄱陽湖匯入長江處,在長江南岸,是長江中游與下游的分界點。
九江市的范圍,大致在長江、武夷山脈的九華山、鄱陽湖、羅霄山脈的幕阜山和九嶺山之間,輪廓像一頭牛,頭朝東仰天長嘯。九江最高峰為九嶺山的主峰九嶺尖,海拔1786.9米。
九江的地形要素齊全,大江、大湖、名山都不缺,不僅有中國最長水量最多的長江,面積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,還有廬山。
廬山,又稱匡山、匡廬,位于江西九江南郊,聳峙于長江南岸、鄱陽湖西北岸,山體自東北向西南延伸,面積282平方千米。廬山以雄、奇、險、秀聞名,山體四周懸崖峭壁,氣勢巍峨雄奇,最高峰漢陽峰,海拔1474米。
廬山經常云霧彌漫,宋朝蘇軾《題西林壁》:
橫看成嶺側成峰,遠近高低各不同。
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。
春秋時,鄱陽湖處在吳頭楚尾的位置,楚國勢力范圍差不多東至鄱陽湖九江一帶,再往東就是吳越之地。歷代兵家欲爭雄于江南,必須占據鄱陽湖及九江乃至江西地區。
東漢末年,小霸王孫策占據江東,大致為東漢十三州的揚州,但要守住江東,東吳必須控制上游的荊州,不然門戶洞開,這也是后來孫權偷襲荊州的主要原因。九江當時稱為柴桑,位于江東的西界點,與荊州的江夏郡接壤。九江就成了江東向西窺視荊州的戰略跳板,退一步看,東吳如果圖謀荊州不成,也可以利用九江的地理位置,守住江東“六郡八十一州”。
208年(東漢獻帝建安十三年),曹操平定河北袁紹后,率軍南下收取荊州,寓居荊州的劉備遣諸葛亮過江“求救于孫將軍”。孫權屯兵柴桑(今江西九江),接見了諸葛亮,決定聯劉抗曹。
曹操給孫權的勸降書寫道:“近者奉辭伐罪,旄麾南指,劉琮束手。今治水軍八十萬眾,方與將軍會獵于吳?!?/p>
江西三面是雄山險水,往南可入廣東,往西可入湖南,往東可入安徽、江蘇、福建。如果荊楚勢力得到鄱陽湖及江西地區,等于拿到打開上述地區大門的鑰匙,吳越勢力就很難逆風翻盤了,反之亦然。
孫權令大都督周瑜與劉備組成聯軍,逆長江西進,在夏口(今湖北武漢)與巴丘之間的赤壁,以黃蓋詐降火攻,大破曹軍的連環船,曹操落荒北回。赤壁之戰后,曹軍退守襄陽,曹孫劉三分荊州,三國鼎立之勢形成。
西晉時,從揚州、荊州各分出一些地方,設置江州,轄今江西省、福建省、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以南、湖南省東南部的郴州,治所就放在九江。在東晉時,只有揚州、荊州、江州、廣州(廣東大部、廣西大部)、交州(廣西南部、越南北部),江州對國都建康(今江蘇南京)起到戰略屏障作用。東晉朝廷重點經營揚州,但荊州的野心家較多,荊州兵要順長江東下進攻南京,那就必須先過了九江這一道坎。這就意味著,只要朝廷兵馬守住九江,就基本能阻止荊州兵的進犯。東晉后期的荊州軍閥桓玄,率兵進攻南京,發現江州無朝廷兵馬防守,喜不自勝,迅速東下建康。只不過桓玄剛過完皇帝癮,就被梟雄劉裕滅掉了。
此后只要王朝定都于南京,九江無一例外,都是一流軍事重鎮。守不住九江,南京也難保。隋滅陳,北宋滅南唐,多是如此。而南宋初,有個叫李成的大盜盤踞在江州,就把驚魂未定的南宋小朝廷嚇個半死,不惜代價也要奪回來。
1363年(元至正二十三年),漢王陳友諒從武昌出兵圍攻江西洪都(今江西南昌),水陸兩軍號稱60萬人。吳國公朱元璋從集慶(今江蘇南京)親率20萬人救洪都,雙方在鄱陽湖上決戰。陳友諒中流矢戰死,漢軍潰散逃敗。第二年朱元璋率師圍攻武昌,陳友諒次子陳理投降。鄱陽湖之戰后,江西各地就無險可守,紛紛歸降,為朱元璋統一江南乃至天下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九江夾在湖北省會武漢、安徽省會合肥、浙江省會杭州、本省江西省會南昌、湖南省會長沙之間,是長江航運的重要港口,又是京九鐵路(北京-香港九龍)在長江以南的第一站,戰略地位不言而喻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責任編輯: